互联网,又称国际网络,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,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,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。
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,到今天已经50年过去了,在其最初的二十年只服务于特定的人群,属于美国的因特网,并没有在社会上广泛普及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英国人在美国因特网基础上发明了万维网(World Wide Web)后,上网不需要专门知识和培训了,而且是免费向用户开放,全世界有条件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互联,成就了今天的互联网。互联网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之 一,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,信息时代从此拉开大幕,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、时间轴和思想维度,大大加速了地球文明的进程。
然而,当“什么是互联网”这个问题放到每个人眼前时,1000个人或许会有1000个答案,平时对其不同的理解并无关系,但如果放到讨论互联网发展这个具体语境当中时,不同层面理解上的差异则很容易造成方向上的误解和冲突。其实也简单,互联网最关键的就是“互联网”三个字,大家都知道是一张网,关键是突出“联”还是突出“互”,以及如何理解“联”。为此,我们专门梳理了普通老百姓、通信领域人士、计算机专家眼中的互联网(分三次发布),以期厘清隔阂,求同存异。
小时候,互联网像“乌龟”,你拨号很久,它慢得出奇;再后来,互联网像 “蜘蛛”,降低了时空的距离,网聚陌生的新奇;长大了,互联网像“空气”,它无所不在,又如影随形。再往后,互联网可能成为身体的一部分,无时无刻,永不分离。
互联网是门户网站
1995年,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“瀛海威”成立,它的广告语至今让人津津乐道: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——向北1500米,可惜当时并没有太多人有能力或者兴趣找到它,大部分知道瀛海威可能都是多年后通过媒体对于这段历 史的回忆。
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的是CNNIC成立的1997年,被公认为中国互联网元年,这一年中国早期最知名、最具代表性的三家互联网公司都呱呱落地了,它们是搜狐、网易、四通利方(新浪前身),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前“三巨头”,从此门户网站时代开启。
电子邮件是门户网站的标配,于是门户网站成了那个时候互联网的代名词,而注册了邮箱有了自己@标识的那一代中国人极有优越感,这也是中国人拥有虚拟身份和网络社交的开端。